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电力技术

  • 输电线路除冰装置的设计与研究

    罗勇;张祥健;周炜刚;冯冀;谈得意;刘宏波;

    为了有效解决现有输电线路除冰装置在使用中存在的固定困难、滑移以及线路弯曲适应性差等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输电线路除冰装置。该装置通过优化夹持系统,确保能够牢固地固定在不同直径和形态的线路上;采用加热管去冰器快速融化线路表面的冰雪;引入平衡机构,保持装置在工作过程中的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除冰装置能够高效、稳定地完成除冰作业,显著提升输电线路在冬季恶劣天气条件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为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更加有力的保障。

    2025年03期 v.28;No.135 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6K]
    [下载次数:4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33 ]
  • 110 kV变电站直流系统不停电改造研究

    俞伊丽;张展耀;接晓霞;吕志林;周晨;李志天;

    探讨直流系统不停电改造需要考虑的问题,例如两套直流系统并列运行引起的环流、不同类型直流负荷的切换方式,以保证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结合110 kV变电站直流系统改造经验,提出了3种直流系统不停电改造方案,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并确定了最优方案。最后介绍了直流系统不停电改造的施工流程,包括现场勘察、临时直流系统搭建、直流负荷不停电切换等。

    2025年03期 v.28;No.135 6-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6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 10 kV线缆并沟线夹自动安装装置设计与研究

    张以全;钟全辉;钟奇峰;于嘉庆;仲吴靑;

    针对10 kV配电网线缆并沟线夹人工安装劳动强度大、安装质量不稳定、安全隐患突出等问题,设计了一种并沟线夹自动安装装置。该装置由夹装、爬升、推拉和螺栓紧固机构组成。夹装机构通过电动推杆固定并沟线夹与副线缆;爬升机构采用电动机驱动摩擦轮,实现装置沿线杆上下移动;推拉机构利用电动推杆调整夹装机构位置,使并沟线夹准确连接主线缆;螺栓紧固机构通过电动机完成螺栓拧紧。实验结果表明,该装置可实现并沟线夹的自动安装,提升安装质量、效率和安全性。

    2025年03期 v.28;No.135 12-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6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 断路器SF6压力闭锁回路设计缺陷分析及改进

    张帅;徐海龙;梁博;

    针对某厂家生产的LW36-126型断路器SF_6气体压力变化时,会自动分闸、闭锁合闸等问题,阐述了该断路器分、合闸控制回路原理,分析了当SF_6气体压力变化时断路器不能正确工作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种断路器控制回路优化方案,经过比较后确定了最终方案,该方案可同时满足SF_6气体压力升高时不闭锁断路器分、合闸,SF_6气体压力降低时不允许断路器分、合闸的要求,提高了断路器运行的可靠性。

    2025年03期 v.28;No.135 20-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9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一起变压器重瓦斯保护动作原因分析及防范措施

    李积芳;赵春明;张天元;杨凯;次仁朗杰;刘晓飞;

    针对一起500 kV变压器重瓦斯保护动作导致变压器三侧断路器跳闸事故,对变压器本体及附属设备、保护装置进行检查,并进行了油色谱试验和储油柜红外测温,确定了事故原因,即低温小负荷导致变压器油温度降低、体积减小,变压器油面下降,引起重瓦斯保护动作。模拟实验验证了上述分析的正确性。最后根据事故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防止同类事故再次发生,为类似事故的分析和诊断提供参考。

    2025年03期 v.28;No.135 25-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0K]
    [下载次数:2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8 ]
  • 控制回路断线引起的断路器拒动应急处置策略研究

    丁哲时;李元飞;王宝栋;梁欢;刘志洋;苏治;

    针对某220 kV断路器拒动事故,阐述了断路器控制回路的原理,探讨了分、合闸线圈驱动电路的特性,分析了断路器拒动的原因,从运维人员、检修人员和调度人员的角度,对控制回路断线引起的断路器拒动应急处置策略进行优化,构建了一套多层次、全方位、标准化的应急处置流程与协同机制,提升了故障处理的效率,保证了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

    2025年03期 v.28;No.135 29-32+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0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一起励磁变压器冷却风扇全停异常分析及处理

    陈庆丰;杜继臻;闻瑞士;

    针对某发电厂励磁变压器冷却风扇全停异常事件,通过现场调查和原因分析,发现该异常是由温控器电路板固态继电器烧损引起的,导致冷却风扇电机缺相运行,进而使温控器电路板的交流熔丝熔断。由于电气安全间距不足,无法在励磁变压器运行过程中进行检修,因此采取了外加冷却措施和现场安全管理措施,确保励磁变压器的温度可控,直到电网调度允许机组停运进行检修,从而避免了机组非计划停机,并为处理励磁变压器冷却风扇全停异常提供了可行的解决方案。

    2025年03期 v.28;No.135 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9K]
    [下载次数: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7 ]

新能源技术

  • 考虑风光不确定性的双储能联合发电系统多目标容量运行协同优化

    邱尚贤;

    提出了两种双储能联合发电系统,并对其最优协同运行策略和多目标容量优化进行了研究。采用多目标粒子群算法求解了以最小平准化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LCOE)和负荷缺电率(loss of power supply probability,LPSP)为目标的容量优化问题。此外,通过使用K-means聚类算法进行场景分析,分析了可再生能源的季节不确定性。实例分析表明,在相同的负荷缺电率条件下,光伏-风电-蓄电池-抽水蓄能联合系统(PV-Wind-BS-PHS)的LCOE比光伏-风电-蓄电池-压缩空气联合系统(PV-Wind-BS-TES)系统降低了17.3%,而PV-Wind-BS-TES系统具有更小的能量损失,从而验证了优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多储能系统的可靠性。

    2025年03期 v.28;No.135 38-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下载次数:3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3 ]
  • 大容量飞轮储能调频电站项目规划设计研究

    刘喆;郭世江;郭凯;韩聪;陈知军;

    为解决新型电力系统中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比高、优质调频电源缺乏的问题,规划设计了30 MW/9 MW·h飞轮储能调频电站项目。根据飞轮储能调频的工作原理,提出了主要技术路线,分析了其电能质量,并依据自动发电控制调频补偿政策测算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飞轮储能调频响应时间短、转换效率高,能够有效提升电网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促进新能源消纳,在短时高频次调频领域具有显著的技术经济优势。

    2025年03期 v.28;No.135 45-49+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71K]
    [下载次数:7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一起风电机组高强螺栓断裂案例分析

    岳衡;高明德;李晓宇;卫华峰;岳增武;

    对某台直驱风机主轴与轮毂连接处发生断裂的多个螺栓进行了宏观形貌分析、化学成分分析、力学性能试验和微观组织分析,同时对断裂位置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以对比螺栓头的结构形式、螺栓头过渡圆角半径及圆角形式等对应力集中程度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螺栓的化学成分、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符合要求,螺栓的失效模式为疲劳断裂。螺栓头与螺杆的过渡圆角及螺栓头的结构形式对过渡部位的应力集中程度存在显著影响。给出了提高风电机组高强螺栓疲劳性能的措施建议。

    2025年03期 v.28;No.135 50-5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9K]
    [下载次数:3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5 ]
  • 基于生物质能的热电联产系统优化运行与协同控制

    孙卫华;

    分析现有“以热定电”模式存在的问题,构建基于单耗分析的能耗模型、多能互补系统优化模型以及反映机-炉-供热协调控制系统运行特性的非线性数学模型,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机-炉-供热协调控制系统进行优化。应用生物质燃料余热回收和生物质能梯级利用优化技术,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同时利用电动热泵、生物质能热电解耦等技术,提高系统的灵活性,为生物质热电联产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实践指导。

    2025年03期 v.28;No.135 56-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2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1 ]

教育培训

  • “多维共育”理念在高职院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的应用研究

    李乐;

    针对高职院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中存在的课程实践脱节、资源整合效率低、评价机制单一等问题,构建了基于“多维共育”理念的“三阶四维”创新能力培养体系。该体系通过行业需求倒推课程设计、实施“双导师+项目股份制”指导机制及设立三级孵化平台,构建了高职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完整闭环。该体系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为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2025年03期 v.28;No.135 60-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3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计算机网络基础”活页式教材重构与教学实践探索

    谢清玉;李经纬;

    为了解决高等职业教育“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中教学内容滞后、实践环节薄弱以及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等问题,提升教学效果和学生的职业能力,提出了一种基于职业能力导向的活页式教材重构与教学实践模式。该模式通过构建模块化课程体系、设计项目化教学活动,并整合线上线下教学资源,确保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紧密对接。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显著提升了课程的适应性,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岗位胜任力。

    2025年03期 v.28;No.135 65-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9 ]
  • “建筑供配电”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阎俏;邵兰云;傅饶;郑学汉;

    本文基于支架式教学理论,提出“串珠成链、以小建大”的教学理念,从教学内容、方法与课程思政等方面对“建筑供配电”课程进行协同创新。以建筑配电系统设计为主线,构建“问题链+事上练+能力炼”三阶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并建设课程思政案例库,深化课程的价值引领功能。实践结果表明,该模式有效提升了学生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促进了专业能力与综合素养的协同发展,为新工科背景下相关课程的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5年03期 v.28;No.135 71-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8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0 ]
  • “电能计量技术”课程知识图谱构建及教学应用探究

    宋娜;任玮;荣潇;张垚;李哲;

    针对“电能计量技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知识点离散导致学生认知负荷加重,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下难以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的双重困境,借助结构化知识图谱工具,梳理课程知识点和教学资源,构建“电能计量技术”课程知识图谱,并深入研究其在教学过程、教学评价中的应用。实践结果表明,知识图谱在提升教学质量、助力学生自主高效学习等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不仅为“电能计量技术”课程教学开拓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也为知识图谱在教学领域的进一步广泛应用提供了参考。

    2025年03期 v.28;No.135 76-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6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2 ]
  • 下载本期数据